本文來源於“中國科技網”
文/桂楷東
2021年4月10日,由富通東方恒先人工智慧實驗室首席架構師李瑞瑞博士團隊牽頭研發的“基於混合雲架構的智慧診療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吳文俊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李瑞瑞博士,就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創新應用落地進行了深入交流。
一身標準的黑色工裝,大眼睛、短頭髮,面容精緻,這樣一位都市白領如果不是在富通東方的辦公樓裡,應該很少有人會把“她”與AI實驗室首席架構師聯繫在一起。
然而,就是這位年紀輕輕的技術大拿,卻擁有電腦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首席架構師等多種頭銜,在SCI論文發表20餘篇......
她,就是富通東方恒先人工智慧實驗室首席架構師——李瑞瑞博士。最近,李瑞瑞的光榮簿上又多了一項獎勵,由她牽頭完成的“基於混合雲架構的智慧診療關鍵技術及應用”剛剛獲得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技術發明二等獎。
磨煉高超技藝,用AI技術賦能醫院運營管理
為何要選擇既枯燥又難啃的人工智慧技術學科而是還是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
“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應用已成為緩解我國醫療資源不足、分佈不均,改善患者服務品質,提高診療效率,創新醫院智慧服務體系的重要技術手段。”李瑞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醫療行業長期存在醫療資源分佈不均、醫生資源供需缺口大、診斷誤診漏診率較高、患者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不高等問題。
在她看來人工智慧技術是一項能夠解決人類所面臨現實問題的重要手段,在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下,各行各業都在煥發新的生機,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次又一次驚喜.
李瑞瑞舉了個例子,排班是醫院的一項日常運營管理工作。一直以來,排班都是一件看似簡單,但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對於排班者而言,排班的合理性直接關係到業務匹配和人員的自身利益。
華西醫院作為我國西部疑難危急重症診療的國家級中心,急診科業務較為繁忙。目前採用的人工排班模式,排班負責人要與輪轉醫生進行線下交流,難以跟蹤輪轉醫生的資料動態。同時排班規則又較複雜,輪轉醫生的數量巨大,排班負責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制定合格的排班計畫表。
結合華西醫院的實際業務需求,她帶領團隊基於自身多目標資源求解演算法平臺建立智慧排班系統,以急診科線下值班流程為基礎,形成統一的醫生、排班資料資訊,並結合醫生的實際情況,動態匹配業務規則,設計了一套滿足醫生、急診科崗位排班要求為目標的資訊管理系統。
該系統開發基於的多目標資源求解演算法平臺,就是富通東方恒先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發的一款企業級的資源規劃調度平臺。起源於多目標優化理論,主要面向資源配置、規劃調度類問題,首次將多目標優化理論、AI演算法、知識推理技術結合,針對各類業務場景,構建多目標決策優化模型,在規定時間內得到精確可行的優化方案,解決多約束條件下的多目標優化決策問題。
敢啃硬骨頭,用AI技術全面提升機場資源管理的智慧化水準
談及自己的工作,李瑞瑞對科技日報記者說:“身處人工智慧技術最前沿,我必須要用極致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刻苦鑽研、精益求精。”
的確,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隨著首都國際機場的客貨輸送量大幅增加,運載規模持續擴大,承載壓力不斷攀升。機場希望通過建設智慧資源管理系統,改變原有地面資源運營機制,實現全程視覺化與數位化管理,以及資源管理功能的隨需定制,從而全面提升資源管理效率。
時間就是效率,任務便是使命。在她的帶領下,富通東方恒先人工智慧實驗室基於自身多目標資源求解演算法平臺,結合機場的業務創新與升級訴求,搭建了首都機場智慧資源管理系統(簡稱“iRMS系統”)。此舉打破了,國內大型機場RMS系統長期依賴進口軟體產品的局面。
“在保障機場業務安全可控的基礎上,改變傳統機場地面資源優化機制,在諸多衝突規則複雜環境下實現智慧機場運行資源的全程視覺化、自動化管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李瑞瑞說到,一方面要支持管理並調度機場所有站坪資源、登機口資源、行李轉盤資源、值機櫃檯資源,並及時向外界發佈資源的調度使用狀況;另一方面還要支持資源智慧分配,並支持對分配效果的分析和統計以及沙盤推演。
下一個奮進目標,用AI技術成果為冬奧會“添翼”賦能智慧冬奧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瞭解到李瑞瑞團隊正在參與冬奧會智慧醫療保障工作,直覺告訴我這背後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精彩故事。
果不其然,李瑞瑞告訴記者她除了前文介紹的身份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冬奧會智慧醫療保障關鍵技術”專案總體指導組辦公室主任。據介紹,該項目已經應用多項人工智慧技術,例如知識圖譜、專家推薦、5G、機器人、數位中台、圖形圖像醫學影像技術等,為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提供高效精准的醫療保障。
“能夠為冬奧會作貢獻,是我的榮幸!”李瑞瑞介紹,作為人工智慧科技企業,富通東方將知識圖譜、演算法模型、OCR、NLP、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的研究成果應用于行業的創新業務,積極推動智慧技術在各產業落地與應用。
AI在快速的發展,李瑞瑞也在不斷進步,但她的初心和決心始終不變。“今後,我將繼續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立足本職、保持本色,一步一個腳印,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言傳身教的實際行動,繼續耕耘,為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奉獻青春。”她說。